伊州区: “三调”联动 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 -九游app官方正版下载

您的位置: 九游app官方正版下载 > > 新疆 正文

伊州区: “三调”联动 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

分类:新疆   来源:   作者:   发布时间:2023-03-02

a   |  a

  伊州区各级党组织搭建“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”“三调”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,努力做到“发现的早、化解得了、控制得住、处理得好”。在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同时,锻炼和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,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足、幸福感可持续,安全感有保障。

  人民调解 调动网格群众力量

  人民调解,是用老百姓的办法来解决老百姓的问题,是有效解决老百姓邻里纠纷,化解家庭矛盾,生活中的“滴冒泡漏”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。

  “小板凳议事”。小板凳在哪,议事就在哪,宣传、学习、解决问题的阵地就在哪。城北街道光明路社区邮电小区的赵秀莲老人,小区里只要有问题,她便热心地拎着小板凳,带上小区里能办事、敢发声、有威望的业主代表一起在居民楼门口“聊天”。在聊天的过程中,不仅掌握了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愿望,还能将“断不清”的小两口吵架、婆媳矛盾、邻里纠纷等在家门口就得以解决。“小板凳议事”灵活、有人气还贴近老百姓,深受该小区居民的欢迎和参与。“讲政策、问民意、解民忧、评先进,这些事都与居民群众的利益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面对面零距离将群众的‘急难愁盼’问题化解在群众的家门口,使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和信任度大大提高,大大提升了群众的‘主人翁’意识。”这句话是赵秀莲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

  “王斌乾个人调解工作室”。按照“百姓信得过、说话条理清、在关键时候能用上的”原则,打造“金牌调解员”。二堡镇三村的热心村民王斌乾,成为全国模范金牌调解员后,成立了以王炳乾个人名字命名的“王斌乾个人调解工作室”,相继又培育了众多群众满意的调解员,自成立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513件,调解成功510件,调解成功率99.41%,宣传各类政策600余件。目前,伊州区挂牌成立了9个个人调解室,并制定8项工作制度,规范调解文书、工作日志和台账,统一档案管理标准。极大提升了辖区各族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,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、化解在一线”的目标。

  “说理工作室”。伊州区城北街道司法所由辖区法官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心理咨询师、群众代表、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成的“说理员”,针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真心沟通、耐心调解,形成了提前问事、群众说事、及时办事、集中议事、事后查实闭环模式。“说理工作室”成立以来,一方面组建专家说理团队,集合多方经验,为司法实践、阳光信访、创新调解提供法律支持。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资源,在日常生活中,正确运用经济,行政,法律,信访手段,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,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,积极调动群众力量。目前,伊州区共有485名“说理”员,协调解决居民矛盾纠纷151起174人。共接待办事群众4300余人,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0件,解答各类政策咨询3600件,受理各类案件31件,化解率98%,办结率100%。

  司法调解 增强诉前协商效果

  组织司法所人员、人民调解员、法律援助工作者、律师等力量,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,事先安装“防火墙”,事前早打“预防针”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好防范,对刚出现的苗头及时扑灭。

  “法官工作站”。丽园街道以“法官进网格”活动为契机,为强化诉源治理、延伸服务触角、拓展便民阵地、优化营商环境,设立丽园街道法官工作站。积极加强与街道、司法所、派出所、社区等单位沟通联系,发挥法院部门优势和法官专业优势,通过调解指导、联席会商、示范调解、集中授课等方式,促进矛盾纠纷就地、就近、便捷、高效多元化解。目前,收案、受理各类纠纷266件,其中218件实现诉源治理,全部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,调撤率100%。

  “法治超市”。七一路社区成立首家社区“法治超市”。“法治超市”开设有法律讲堂、律师接待、法律服务、矛盾纠纷调解等“专柜”,有专职法官、公证员、调解员、律师担任“服务员”,定期在“超市”上班,零距离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、法律知识宣传、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,形成整体合力把居民关心的涉及婚姻、养老、遗产、借债、欠薪、征迁等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,并现场收集、解答群众的诉求,得到了百姓的好评。

  “诉源调解”。伊州区法院积极探索“源头预防为先、非诉机制挺前、法院裁判终局”为核心的创新实践,建立健全符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的诉源治理、多元解纷机制。与人社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、文旅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签订联动联调协议,共同参与调处、化解行业纠纷。将“万人成诉率”作为一项硬指标和指挥棒纳入年终平安综治考评体系,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。截至目前,伊州区法院共委派、委托调解案件5700件,调解成功5548件,司法确认1095件,调解成功率达88%。

  行政调解 提升防范治理能力

  各相关部门加强工作衔接,畅通调解渠道,打破信息壁垒,关口前移切实做好行政调解工作职责,将纠纷吸附在条口,化解在基层。

  “一站式多元化解服务中心”。通过入户走访、走街串巷发挥社区警务人员、网格员、双联户长等力量,最大限度延伸矛盾隐患排查触角,全面搜集掌握婚恋纠纷、家庭矛盾、邻里关系等矛盾隐患。依托乡镇(街道)综治中心整合信访办、派出所、司法所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工作室等,立足“小事不出网格、中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、风险不外溢”的目标,紧盯源头化解。回城乡、二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,推行前厅门店服务,着眼治理整合、力量融合,落实登记、接待、解释、疏导、调解、司法确认、反馈、销号闭环处理,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,做到“一扇门受理、一站式服务、一揽子调处、一条龙化解”。

  “法官进网格”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,区法院健全完善工作机制,向内激发潜力,组织61名法官下沉一线、融入网格,通过召开座谈会、恳谈会、入户走访,讲一堂法治课、开一场巡回审判等方式,认真倾听群众呼声、了解群众需求,实现“法官进格”常态化、“司法服务”精细化、“审判质效”高效化。截至目前,网格法官下沉网格217人次,走访群众273户,释法明理近百件。

  “石油法庭”。石油法庭位于伊州区城乡结合部,是唯一一个“城乡法庭”。已实现“法庭在线多元调解平台”与“人民法院调解平台”数据互通,为当事人提供远程视频调解、电子工业签字、线下调解流程管理等功能,在一方当事人不方便到场的情况下,可以远程视频解决异地调解难题。同时,推行“流动法庭”,把法庭搬到农场、社区、百姓家门口及田间地头,从而达到审理一案、教育一片的效果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网上立案132件,为当事人自助生成诉状60余份。提升硬件服务的同时,构建起情法相融、多方联动、多元化解新格局。



责任编辑 郑旭磊

标签:

最新更新

看新疆新闻,关注法制报微信

  • 分享到:

九游app官方正版下载的版权和免责申明

新疆法制报网制作的专题内容,所注“中国西部网讯”均为新疆法制报网独家九游app官方正版下载的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“新疆法制报网”并保留“新疆法制报网讯”电头。

网站地图